[藥用植物]綬草-蘭科
科別:蘭科綬草屬
學名:Spiranthes sinensis
別名:蟠龍參、清明草、青龍纏柱、一線香。
用途:原生蘭、民間草藥。
綬草
多年生草本,地下根莖簇生狀,肉質根圓柱狀或紡錘狀,淡黃色,易斷。
葉線狀披針形,無柄,基生葉簇生,先端寬;莖生葉先端窄,基部收縮,略抱莖。
綬草
頂生或腋生穗狀花序,花莖直立,具多數小花呈螺旋排列;萼片與花瓣靠成帽狀,萼片5枚,
先端粉紅;唇瓣白色。花從基部開始盛開,平均每隔1天開花1枚。花期在3~5月。
蒴果被毛,長橢圓形,乾燥後開裂,種子極細。
綬草
綬草的花序相當特殊,古人認為像玉飾上的絲帶,故稱「綬草」。
綬草於清明時節為盛花期,故有「清明草」的別稱。
肉質根肥大如人蔘,花序如蟠龍,故稱「蟠龍蔘」。
綬草
綬草為多年生的地生蘭,分布相當廣泛,在亞洲、澳洲、大洋洲地區,溫帶、
亞熱帶至熱帶地區都有。
生長環境從低海草生地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區都有,在一些山坡林地、灌叢、草地、
河灘、沼澤都能生長。
綬草
野生的蘭科植物,很容易因為棲地變化而受到危害,而綬草雖然對棲地選擇性大,
但因卻長期被人為摘採,在野外依舊少見。
綬草的共生行為
綬草的種子跟很多蘭科植物一樣,缺乏發芽的營養成分,
所以綬草的根系及種子具有內生真菌,可供給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所需的養分。
近年來隨著人工栽培及組織培養的技術進步,市面上販售多為人工種植的綬草,
也較不會受到產季影響。
綬草最早記載於《滇南本草》(蘭茂-1450)
味甘,性溫。入肺、肝、腎三經。滋陰補虛,治腰脊痛、遺精,諸虛百損。
(附驗方)
產後體虛∶盤龍參(二兩) 煮雞吃。
綬草
現今多用於益氣養陰、清熱退火。像是病後虛弱、陰虛內熱、腰痛酸軟、咽喉腫痛;
亦可外敷毒蛇咬傷、燒燙傷、瘡瘍癰腫。
民間當作食補的食材,以酒泡製或熬製雞湯食用。
野生蘭科皆為瀕危植物,請不要隨意摘採。
(以上資料僅供參考,有需求請詢問專業醫事人員)
2023.03.11初稿 2025.04.06修正
留言
張貼留言